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为了控息差  ,银行纷纷出招 !这类存款“走红” 正文

为了控息差  ,银行纷纷出招 !这类存款“走红”

来源:凤凰网   作者:娱乐   时间:2024-05-10 19:21:25

  今年一季度 ,走红不少银行业金融机构遭遇营收、为控净利双降 ,息差究其缘由,银行净息差下行仍是纷纷主要盈利拖累项。不过,出招从国有大行数据看,类存净息差下行趋势事实上已有所放缓  ,走红同时 ,为控今年一季度的息差利息支出增速也明显趋缓 。这背后 ,银行是纷纷银行对负债端成本的加速管控 。

  近期 ,出招多家银行密集公告表示 ,类存将停止/终止相关智能通知存款存量业务 。走红业内观点指出,此轮密集调整既是合规需要 ,也是银行调降成本的重要举措 。展望后续 ,行业人士认为,影响息差变化的核心因素仍在于资产端利率水平的变化 ,不过,当前负债端成本对息差的缓释成效逐步显现,未来银行业息差水平有望逐步企稳 。

息差下行趋势放缓

  财报季刚过,纵观各上市商业银行的一季报 ,净息差下行仍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营收和利润增长的拖累项 。

  以国有六大行为例 ,工、农 、建 、中四家大行一季度的营收 、净利遭遇“双降”  ,交通银行营收微降0.03% ,净利实现1.44%的增长;邮储银行则在营收层面实现1.44%的增长,但净利同比减少1.35% 。

  经营承压 ,最根本的原因仍在于净息差下行。光大证券近期研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主要上市银行加权平均净息差为1.57% ,较2023年末收窄13个基点 。其中,国有大行 、股份行  、城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51%、1.79%、1.8%,较2023年末分别收窄13个基点、13个基点和8个基点。

  事实上,针对当前的息差下行趋势,早在一个多月前密集召开的年报业绩发布会上 ,各银行管理层就有所预估 。“从短期来看 ,息差在低位运行 ,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指出。中国银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同样表示 ,今年息差仍然面临很大压力  。

  不过,对比来看 ,净息差下行速度已有所放缓。同样以国有大行为例 ,除中国银行外,五家大行今年一季度净息差降幅同比去年均有所收窄 。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工、农 、建 、中、交、邮储六大行的净息差水平为1.48%、1.44% 、1.57% 、1.44% 、1.27%和1.92%,较2023年末分别下降了13个基点、16个基点、13个基点、15个基点、1个基点和9个基点,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了2至14个基点不等 。

  此外 ,四大行今年一季度的利息支出增速已明显趋缓 ,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降幅均超过了10个百分点。工商银行降幅最大,今年一季度 ,工商银行利息支出同比增长了16.7% ,而去年一季度利息支出则同比增长34.92%。

负债端管理提速

  面对净息差下行的压力,银行高管层谈论应对之道时无外乎两个层面 ,从资产端保持合适信贷投放节奏 、做好精细化定价;从负债端优化存款结构  、合理控制付息成本等  。例如,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就表示 ,一方面要在总量上保持贷款适度增长 ,把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在差异化增长极上;另一方面,在负债端提高活期存款占比、管控中长期存款等 ,形成管控付息成本的共同价值取向。

  对一般金融消费者而言,当前银行机构对负债端管理的加速推进事实上已有所感受 。

  去年全年,存款挂牌利率经历“三连降” ,三年期定期存款甚至已进入“1区间” 。以工商银行为例 ,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1.45% 、1.95%和2%。普通存款收益走低,大额存单、通知存款 、结构性存款等保证本金安全但收益略高的存款产品由此受到消费者青睐。

  “最近来咨询 、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客户还挺多的 。”记者走访北京地区某国有大行支行时,理财经理如此说道 。

  记者上午11点前往网点咨询时,该行手机银行显示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仍有4个 ,预期年化收益率分为“0.5%或1.95%” ,以及“0.2%或3.6%”两类;中午1点,记者再次点击该手机银行查询时  ,该行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就只剩下预期年化收益率为“0.5%或1.95%”的两款,其余两款额度均已用尽 。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 ,通过与利率、汇率 、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前述理财经理表示,选择结构性存款的用户主要看中的就是相对定期存款产品灵活性高,相对理财产品能够保本,此外还可能达到承诺的相对高收益。

  “已推出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中,大约有百分之六七十能达到承诺的最高收益率 。”该理财经理称,这类产品更新较快 ,可能每周都会上新一两款产品。她提到 ,近期推出的产品中 ,能保证的最低收益率有所降低,此前最低可能在1%—2% ,而记者走访时看到的产品中 ,能保证的最低收益率已降至0.2% 。

  事实上 ,下调存款产品利率以降低银行层面的负债成本并非个例。去年5月以来,就有多家大行发布有关智能通知存款 、协定存款整改的通知;近期 ,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 、平安银行、渤海银行、广发银行 、大连农商行 、青岛即墨惠民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更是公告明确,将停止/终止相关智能通知存款存量业务。

  光大银行表示 ,将于5月15日起停止自动滚存通知存款,涉及产品包括对公周计划、对公智能存款A款(37天存期)及对公智能存款B款(7天存期)等自动滚存型通知存款 。广发银行也表示,将于5月上旬下线单位通知存款业务自动滚存服务(含赢在益添系列相关产品) 。

  渤海银行在公告中明确表示,终止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的目的之一在于“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要求”。青岛即墨惠民村镇银行5月9日发布的《关于自动转存利生利和通知存款变更事项的通知》则进一步显示,所谓“有关政策要求”,也即“人民银行深化利率市场改革的各项举措 ,对存量的通知存款和利生利存款按照原利率执行过渡期为一年的政策将于2024年5月15日起自动终止”。

  业内观点普遍指出 ,此次银行集中调整存款产品 ,除了政策合规要求,压降负债成本仍是最主要的目的。

息差收窄压力有望减轻

  除了对存款产品利率的调整 ,近期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出的手工补息“禁令”同样剑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管理。

  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指出 ,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呈现一定刚性特征,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有助于节约零售存款成本 ,但对于对公存款成本影响较为有限,较大规模的“手工补息”推升了付息率,规范后情形有望好转。

  展望银行业后续净息差走势 ,行业观点普遍认为收窄压力有望缓解 。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撰文指出 ,负债端成本对息差的缓释成效已经逐步显现,后续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预计下半年息差环比平稳 ,对净利息收入的同比负贡献度收窄,利息收入下半年企稳 。

  平安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  ,尽管影响息差变化的核心因素仍在于资产端利率水平的变化 ,但能够看到负债成本下降、监管对于量价平衡关注的提升等积极因素的显现 ,息差有望逐步企稳 。

  王一峰同样认为 ,存款降息及约束突破利率自律机制上限的存款  ,将助力负债成本改善,今年二季度息差收窄压力或有所减轻 。

(文章来源 :券商中国)

标签:

责任编辑:百科